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

六成青年10年人生目標:買樓 學者憂欠冒險精神 對社會乏承擔 -->?

http://hk.news.yahoo.com/article/101214/4/lrkt.html

呢個調查的結論係想話現今青年人太實際, 缺乏抱負, 一味只顧錢, 對社會缺乏承諾, 甚少積極增進祖國及國際視野。
大家都係人, 如果生活都成問題, 何來追求抱負?文中表示青年人生在富裕的香港,居然抱負只是買樓及賺取人生第一桶金。要攪清楚,是社會表面富裕,商人袋袋平安,一般青年人與家人居於斗室內(包括公屋、居屋及私樓),人工又唔多,為未來打算遷出獨自生活也好,結婚生仔都好,人之常情。加上人工少,樓價與人工脫節,政府出招樓價影響甚微,置業遙不可及;如著名心理學家的Maslow Hierarchy of Needs理論所述,基本生活需要都未達到,可來追求「更高層次」如 “self-actualization”的抱負。
智經身為政府智囊,無理由唔知呢個背後原因,只是不想面對,盡量掩飾香港金玉其外,反指是青年人本身的問題,不正視「敗絮」。拖延處理,好自為知。
港府申亞,一般港人反對,有政客反指港人不愛運動;天呀,每天工時多麼長,回到家身體疲憊,有的還要爭取與家人子女相處時間,何來有時間做運動?是現實社會迫使我們不愛運動。
港府建西九文化中心,一般港人反對,有政客反指香港是文化沙漠,港人缺乏文化修養。天呀,每天工時多麼長,壓力多麼大,放工只想鬆一鬆笑一笑,看下笑片就算低級文化?你所謂的文化留比內地坐高鐵來港掃豪宅及LV的內地客吧。
現今有不少「負責任」的八十後,又要顧家,又想買樓,但不想借貸纍纍,累人一世。結了婚,但老家太少不能兩夫妻一起遷入,男女仍各自回到自己老家住,為的是省下租樓的錢貯錢買樓,加上工時長兩夫妻平日都難見面,只有在週末有空享受「家居樂趣」,自己沒空煮飯也不能常常出街食,在老家住順便有家常便飯吃。可憐兩口子的婚姻生活變成這樣子...不是他們不進取,是社會的扭曲造成的。
智經做調查,究竟他們了解調查對象的背景嗎?你說他們生在富裕的八十、九十年代,但是他們每一個家庭背境是怎麼樣,你們知道嗎?智經成員唔係前高官之類的人士,就係被邀到政府作特別崗位的人士,年薪逾百萬,你們做的研究真的沒有偏見嗎?
智經研究要說現今青年人的不是,不如你把所有蝸居的香港人都罵吧,因為他們都是以置業、改善生活為人生目標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